TEMU热点时讯 | TEMU美国站开始限制FedEx自发货
导读:自4月17日起,TEMU平台的物流政策将迎来再次升级。

据悉,从4月17日(本周四)起,TEMU对美国站的半托管和本本店铺,将逐步限制使用FedEx自发货,且将会在一周内覆盖全量店铺。政策通过灰度测试逐步推进,被选中的店铺将提前1天收到站内信通知,次日限制生效。若商家目前使用的海外仓不支持平台面单,需尽快搬仓或接入平台面单。
关于卖家关心的常见问题整理如下:
- 亚马逊FBA发货,商家无法选择不用FedEx发货怎么办?
对于FBA发货、实际FedEx承运的,发货填Amazon Shipping+Amazon MCF或Swiship即可,但是要让商家确保填写的物流商在官网有轨迹。不需要单独加白。
- 非亚马逊的其他海外仓,商家短期内无法转用平台面单怎么办?
需要BD商家搬仓,最多给30天过渡期,过渡期内可以走工单加白SKU。不同意搬仓的不能开白。
- 纯电SKU平台面单无法配送怎么办?
纯电SKU自动开白已经上线,不需要单独申请开白。
- 之前申请过USPS开白工单的,还要重复申请吗?
要。每个物流商的自发货,都需要单独开白。
- 商家自己谈的FedEx更便宜,切平台面单更贵怎么办?
商家需提供价卡证明真实性,若情况属实,可以开白。
继上月对使用USPS发货但未接入平台面单的商家采取限制措施后,平台再次收紧物流管控,将矛头指向FedEx自发货渠道。这一系列动作背后,不仅是对物流合规的强化,更是TEMU对其商业生态的深远布局。
1. 数据掌控:全链路信息回流
TEMU强制推广平台面单的核心目的,在于获取物流轨迹、库存分布等全链路数据。这些数据对平台具有战略价值:
- 筛选优质卖家:通过物流效率、库存周转率等数据,评估卖家运营能力;
- 供应链议价权:基于仓储热力图和订单规模,未来可向第三方仓库施压,争取更低仓储成本;
- 衍生业务铺垫:手握全链路数据后,平台可顺势拓展物流金融、供应链保险等增值服务。
2. 打击“跑水”与合规管控
表面上看,限制USPS和FedEx自发货是为了打击物流造假(“跑水”)和面单不合规行为。但更深层的逻辑是,通过统一物流入口,减少不可控因素,提升消费者体验。
3. 倒逼卖家升级物流模式
对于卖家而言,政策调整短期带来成本压力和运营复杂性(如搬仓、系统对接),但长期可能推动行业物流模式升级。例如,通过官方仓发货可提升履约效率,减少售后纠纷。

作为TEMU官方认证仓,仓盛海外仓具备以下核心优势:
- 无缝对接平台面单:拥有40+的IT开发人员数,自研OMS与WMS系统,全面支持TEMU平台面单系统,卖家无需额外适配即可满足合规要求,避免政策限制风险;
- 全程护航团队:团队每日巡检订单,实时追踪配送状态。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立即记录并同步至相关协作小组,团队将快速联动仓库落实解决方案,确保每个包裹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;
- 仓储与履约保障:依托官方认证资质,提供稳定的仓储服务(6大仓库)和高效的订单履约,助力卖家提升店铺评分和客户满意度。
面对TEMU物流政策的强势调整,卖家需采取“短期合规求生存,长期布局谋发展”的双轨策略。一方面,短期内必须迅速适应平台面单规则,避免因物流不合规导致的断货或处罚;另一方面,需以数据化运营为核心,重构物流供应链,与官方物流体系进行绑定。
1. 短期合规:确保平稳过渡
- 物流适配:优先接入TEMU官方物流系统,或使用已对接平台面单的海外仓,避免因技术对接问题导致发货中断;
- 紧急申请:非亚马逊海外仓卖家需在过渡期内(最多30天)完成SKU加白申请,通过工单与BD商家沟通,确保过渡期内的发货权限,避免断货风险。
2. 长期布局:构建竞争优势
- 数据化运营:利用ERP工具整合多仓数据,实时监控库存分布、周转效率,优化补货策略,降低仓储成本;
- 物流合作谈判:与物流服务商协商仓储、尾程配送费用,或通过规模化发货争取折扣,降低整体物流成本。
结语:TEMU的物流政策调整绝非孤立事件,而是其构建跨境电商生态闭环的关键步骤。通过掌控物流、供应链和数据,平台正逐步从低价竞争转向生态竞争。对于卖家而言,唯有顺应平台规则、提升运营效率,方能在TEMU的生态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