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境电商热点时讯 | 美国海关再次重拳出击,查获五批假冒商品

Published On: 24 6 月, 2025Categories: 跨境电商资讯

导读:近日,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: Customs andBorder Protection)在路易斯维尔口岸连续查获五批假冒珠宝,总计2193件,涉及卡地亚(Cartier)、梵克雅宝(Van Cleef & Arpels)等国际知名品牌。经CBP专业机构鉴定,这些货物均使用了未经授权的商标标识,若为正品,其市场零售总价将超过2532万美元。

根据CBP官网发布的消息,此次查获的假冒商品均通过国际物流运抵美国,其中大部分从中国及香港地区寄出,目的地涵盖宾夕法尼亚州、佛罗里达州、北卡罗来纳州及密歇根州等多地居民住址。

1. 6月19日查获情况

  • 第一批货物:从中国寄往宾夕法尼亚州某住宅,内含318条手镯,带有未经授权的卡地亚商标。
  • 第二批货物:从香港寄往佛罗里达州坦帕市,包含490条项链、205对耳环及80枚戒指,上面带有梵克雅宝的未经授权的商标。

2. 6月20日查获情况

  • 当晚连续查获三批假冒卡地亚手镯,均来自中国。其中两批寄往北卡罗来纳州费耶特维尔,一批寄往密歇根州,总数达800件。

CBP芝加哥地区负责人拉方达·萨顿-伯克指出,知识产权盗窃不仅损害美国经济活力,更成为犯罪组织的资金来源。她强调:“假冒商品流入市场会直接冲击合法企业收益,甚至导致企业裁员。CBP将持续拦截此类货物,保护消费者与正规商家权益。”

CBP数据显示,在近三年侵权高发品类中,珠宝、手表、皮具包袋位列前三,其中珠宝类商品涉案总价最高。主要来源地为中国及香港地区,占比超90%,2024财年查获的假货中,九成源自两地。假冒商品常通过地下渠道及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,消费者易因低价误购劣质品。

CBP特别提醒,假冒商品交易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(如质量不达标),更可能涉及以下风险:

1. 资金流向犯罪

假货收益常被用于支持走私、洗钱等非法活动。

2. 健康安全隐患

假冒电子产品、药品可能含违禁成分,威胁公共安全。

3. 劳动剥削问题

非法产业链常涉及“血汗工厂”等违规用工现象。

货物被海关扣押不仅会导致直接经济损失,更可能引发客户信任危机与长期品牌声誉损害,甚至面临法律追责。为规避风险,卖家需从供应链、物流到售后全流程强化合规管理。

1. 强化供应链合规审查

  • 严格筛选供应商,要求提供品牌授权书及合规证明,避免销售侵权商品。
  • 定期自查商品清单,尤其对珠宝、手表等高风险品类进行知识产权尽调。

2. 谨慎选择物流渠道

  • 避免使用灰色清关服务,选择与CBP合作密切的正规物流商,降低货物被扣风险。
  • 对中国香港及内地发货的商品,提前申报品牌信息并保留采购凭证。

3. 建立品牌保护机制

  • 注册自有商标及专利,防范恶意抢注或仿冒行为。
  • 若销售正品,建议加入亚马逊“透明计划”(Transparency Program)等品牌保护项目。

4. 关注政策动态

  • 定期查阅CBP、美国专利商标局(USPTO)发布的侵权案例及政策更新。
  • 对高价值商品投保知识产权险,转移潜在诉讼风险。

5. 消费者教育

  • 在商品详情页明确“正品保障”声明,提供防伪查询方式。
  • 避免使用“原单”“尾单”等敏感词汇,减少被平台误判风险。

结语:随着美国海关对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持续升级,跨境电商卖家需将合规经营置于首位。通过供应链透明化、品牌保护前置化及政策风险动态管理,方能在美国市场实现稳健发展。

热点文章

  • 2025-07-18
  • 2025-07-17
  • 2025-07-16
  • 2025-07-14
  • 2025-07-11
  1. 1
  2. 2
  3. 3
  4. 4